作者:高翔
外媒有一篇文章,題目叫“How The Media Can Manipulate Our Viewpoint”(媒體如何操縱我們的觀點)。同一張照片,被不同的媒體切割成不同部分,就可以傳遞給讀者不同的信息。
從香港正在發生的事情中,我們可以觀察到。對政府部門不滿意的人,會自動屏蔽掉正面支持政府部門的資訊,只接受那些反對政府部門的聲音。哪怕事件顯現出來的是不利于反對派的,“我執”也會為其找到“合理”的解釋。這時,事件本身的真相已經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,為了維護“我執”而構想各種理由,哪怕邏輯上有硬傷,也要死撐。“我執”比真相更重要。
葛珮帆議員在立法會的發言給我的印象是邏輯清晰,有理有據。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她最近的文章,她一直在呼吁走出政治紛爭。
臺灣殺人案突顯了本港《逃犯條例》及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》存在法律漏洞,為了堵塞漏洞及彰顯公義,提供法律基礎將疑兇移交臺灣受審,港府提出修例,但修例爭議造成香港社會撕裂及動蕩,引發了大批市民示威反對。
反修例游行大部分都是和平示威者,惟當中滲入了“港獨”分子,他們別有用心,鼓吹其他示威者“占鐘”,更有“獨派”組織煽動群眾挑釁及沖擊警員,無法無天。據報導,六一九晚上瘋傳“廣場立憲”,稱若果政府一意孤行,不排除就地成立“臨時政府”,在廣場制定架構,回收香港管治權。所謂的“立憲”暴露了他們的真正目的,就是假借反修例搞亂香港,乘機奪取香港管治權,推動港獨,必須高度警惕。
除了“港獨”分子,反修例示威中亦有部分激進示威者,他們戴上頭盔、口罩、護目鏡等裝備,用磚頭、削尖鐵通、鐵馬等襲擊警員,暴力沖擊警方防線,這些暴力行為可以致命,嚴重危害警員及其他市民的人身安全,警方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,以克制和容忍的態度,運用最低限度的武力驅散暴力激進者。
警方的職責就是維護社會秩序,但反對派議員就不斷攻擊警方。在反修例示威期間,反對派議員多番走入示威人群,阻撓警方執法,又為暴力示威者撐腰,變相慫恿進一步的暴力行為,令事態更一發不可收拾。在示威后,反對派議員又抹黑警方的執法行動,指責警方濫用武力,向“手無寸鐵的示威者”使用非必要的武力,顛倒是非黑白。況且警方保護立法會,同時是保護立法會內的人員免受傷害包括反對派議員,反對派議員卻反過來譴責警方,言行令人心寒。
不少組織和市民都支持警方執法,惟警方受到反對派的無理指控及煽動仇警情緒,已經成為了磨心。網上涌現欺凌警員的“起底”行動,發布警員的姓名、警員編號、住址等個人資料,更威脅要傷害他們的家人,例如有人呼吁“杯葛排擠警察子女”運動,聲稱要“迫死警察子女”,無恥冷血。警員維護法治、打擊暴力,站在最前線承受暴力沖擊,阻止激進示威者胡作非為,守護香港治安秩序和市民安全,表現專業,值得表揚。
政府為避免出現進一步的社會矛盾,決定暫緩逃犯修例。現時修例已經不可能,各界應放下政治紛爭,聚焦處理經濟民生問題,包括住屋難題、經濟發展放慢、競爭力落后、貧富懸殊等。悠悠萬事,民生為大,現時社會需要的是走出修例紛爭,著力發展經濟,改善民生。
不要說香港了,就是在內地,對此事持不同看法的人也是涇渭分明。哪怕平時是同事、同學、好友,也會因為意見不同而起爭端。爭到最后,真相是什么,已經被忽略了,一切都圍繞著自己預設的立場而進行辯論,哪怕是狡辯和詭辯。人的“我執”真的好強大。
我執,佛教中指對一切有形和無形事物的執著,指人類執著于自我的缺點,包括自大,自滿,自卑,貪婪……,放不下自己,執著自己的想法、做法、人格等,提不起自己和他人的義務與責任,自我意識太強而缺乏集體意識和奉獻精神,或太關注自己而忽略別人等等。人的行為、思想都以自我為中心,執迷于“我的”、“和我有關系”的一切。主要表現為:和我有關的都很重要,除此之外的都不重要。
僅舉一例,我們從視頻中看到,游行的人群中不僅有激進的人士,記者群體中也有激進的人士,在行政長官的新聞發布會上,在警務處的新聞發布會上,隨意打斷別人的講話,甚至出言不遜,詛咒特首。很難想象這是需要秉持客觀中立態度的記者所為。這樣的記者寫出的報道,誰會相信是客觀的呢?
香港今天的成就,是幾代香港人努力奮斗的結果。此時此刻,非常能理解一些香港市民為什么“無端端坐那兒就會流淚”的感覺。《大般涅盤經》卷第十九中講到:斗爭因緣人天損減,善修和敬則得增益。
最后援引《佛說大方廣未曾有經善巧方便品》中的一句話:普愿一切眾生遠離斗爭,互相愛敬。愿香港盡快恢復安寧。(來源:覺樹下)
歡迎投稿:
Email: [email protected](國內) [email protected](國際) 在線提交
QQ:983700265 電話:010-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
免責聲明:
1.來源未注明“佛教在線”的文章,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,其觀點供讀者參考。
2.文章來源注明“佛教在線”的文章,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,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。未經我站授權,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。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、網站轉載,但須清楚注明出處及鏈接(URL)。
3.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,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,均已注明來源,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,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,請聯系我們,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,謝謝。
相關新聞
投稿:010-85285027 信箱:(國內) (國際) QQ:2326936829
傳真:010-51662115轉8013 客服信箱: 客服電話:400-706-8559 客服QQ:847698935 在線留言
吉祥寶塔迎請:15117935615 010-51662115轉8026 010-51656995
祈福 佛教在線(www.ptmgfg.live)網絡聯系人:子桑 聯系電話:010-85285027
辦公地址:北京朝陽區外館斜街甲1號泰利明苑 郵編:100011 乘車路線及地圖
網站地圖 義工報名 QQ:847698935 QQ群:21264446 招聘 技術支持:010-51662115轉8023
京ICP證020416號-14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359號
Copyright ©1996-2012 佛教在線版權所有